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标签: 新闻热点 

来源汇租平台 2017-07-05 7907次

2017年7月1日,北京大学校友、著名作家、1978年河南省高考状元刘震云回到北大,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毕业生做了一场演讲。这场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赢得了多次掌声。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北京大学校友 著名作家 刘震云

无疑,台下坐的都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头脑,未来的“知识分子”,刘震云的寄语,可谓意味深长。我也从网上把演讲实录拿来看了一遍,该演讲从母校、同学的定义讲到北大校徽设计师鲁迅塑造的三个经典人物形象,进而满怀深情地强调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刘氏幽默引得满堂笑语和掌声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不少思考。

引发的思考方向千头万绪,既包括个体方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爱情观等,也包括群体方面的社会风气、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礼仪文明等。诚然,时至今日,中华民族正摆脱了百十年来的贫困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复兴,但由于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步伐迈得过大,造成了严重的文化迷失和世风日下,这需要警醒!终归一处,我还是就刘先生的演讲主题做个人看法。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首先,刘先生眼中的“笨人”有何特性?

他讲了两个亲人故事。第一个是他的外祖母,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但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速度特别快。她的诀窍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下去后,就不再直起来,一直埋头收割。弯腰割麦,是最痛苦的农活之一,如果你直起一次腰,就会直十次。你会割割停停,速度当然就慢了。第二个是他舅舅刘麻子的故事。舅舅是个木匠,他做的箱子、柜子是周围四十里最好的。舅舅打心眼里喜欢木匠这种活路,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他花六天时间;别人看树是树,他看到一棵树,心里想的却是“要是能给女儿做嫁妆该多好”。刘先生觉得他已经到达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看到的树是木工的材料,这说明,他舅对工作的思考已经有了某种哲学味道。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而于我,个人感觉最具这种“笨人”特质的,古有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以身试毒的李时珍等;今有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不畏险阻的山区支教老师等;内有坚守和执着的华为;外有严谨细致的德国制造等。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是《阿甘正传》,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把隐藏在阿甘行为下的哲学称作“阿甘哲学”。仔细思考一下阿甘哲学的本质,你会惊奇地发现阿甘哲学和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一个是道教老子提倡的“无为”思想。

任凭周围的世界如何变化,阿甘总是我行我素,阿甘在理性(rational)和合理性(reasonable)之间,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也是各种“拼”。拼报培训班、拼报兴趣班、拼学区房......为了出“神童”,用大量的练习占据孩子玩的时间。个人认为,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本就不认可,竞赛争的是什么?莫非名与利,而人生除了名和利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内心。退不一步讲,人生即使真如竞赛,那也是长跑比赛,而非百米速跑。长跑比赛费尽心思争那“起跑线”又有何意义?反正,个人看法是孩子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民主自由、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其按天性发展,家长看护中适当帮扶即可,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才是影响他终身的。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孩子如此,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我们当下活下各种比较中,别人的孩子学习优秀,别人的老公帅气多金,别人的妻子美丽温柔,别人的工作体面又高薪,别人的豪车很霸气,别人的房子是面积大等等,在这样的攀比氛围下,我们活得好累。常年低头盲目奋斗,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我们失去了健康、亲情、友情、爱情......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另外一个比较“东方”的思想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事情的好与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的特质之间可以存在好与坏的转化,阿甘天生智商低,但这点在他进入军队里就转化成了优势,同样《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也是这样,当然,“许三多”应该也算刘先生眼中的“笨人”。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其实这也可理成另一个传统思想——“吃亏是福”,关于吃亏是福的故事我就不再举例了,因为生活工作中我们其实会看到很多很多的实例。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吃亏是福,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深入民心,流传甚久的古训了,但现在的人们都特聪明,个个都猴精猴精的,哪个还愿意吃亏呢?有的人认为吃亏是福这句古训是为老实人准备的。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只有从生活中,从为人处事中,经验总结,反醒,并有所改善,才是真正的智者。

其次,体会刘先生为何强调最缺的是“笨人”。

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有许多人已经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和前进方向。即便是那些本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读书人,也不安心读书学习了,要争着抢着去挣钱。但是,那些向钱看的人仅仅属于井底之蛙,他们却把自己的小聪明当成了大智慧。对于这些不能专心致志做学问的人,他们将来又怎么能成为对国家和民族真正有用的人?充其量也只能属于一个有钱人。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我平时爱看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主持人是喜欢的撒贝宁。能够站在《开讲啦》舞台上给青年人们上课的人一定是在某些领域取得过不菲成绩的前辈,他们可能是叱咤政坛,可能是驰骋商界,也可能是享誉全世界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艺术家等。每次聆听他们的经理分享和思想交流,都深受感动和震撼。他们,在我看来绝大部分是“笨人”,拥有聪明才智却放弃追逐名利的一群人。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您认可吗?

开讲啦

应该说,刘震云先生所说的笨人是指那些有志于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人。绝不是指那些整天追着孔方兄的人,那些人已经把心眼掉进了钱眼里,绝不会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考虑。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不少青年人心里太浮躁。满脑子想的都是钱,而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技能。所以,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年轻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遭遇了很多坎坷;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人们常说,笨鸟先飞;人们常说,勤能补拙;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天上绝不会往下掉馅饼。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刻苦努力。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那么,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上就要把自己当成一只笨鸟,凡事就得比别人更加勤快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

如果您觉得写得好,敬请关注我们。您的关注,是我们努力的最大动力!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18611970103、18611970153